这句话,像刀一样戳破了房地产最让人憋闷却又无可奈何的窗户纸。
也是,公摊面积这套规则从设计之初,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一种巨大的不对等信息和权力之上,本质上的确可以认为这是把购房者当成了可以糊弄的“傻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完美地利用了普通人的“无知”和“无力”。
看看这条新闻:烟台黄渤海新区,回迁安置房建筑面积115平,套内面积只有65平,业主质疑公摊比例太大。
在几乎一半的公摊面积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猫腻呢?
这其实是一场皇帝新装式的消费。
就如开发商和卖家指着图纸上一条抽象的线说:“听好了,这一片都是你的,但你不能用,不过钱你得照付。”
想想,凭什么?
您买车时会为4S店的公共停车场和豪华展厅单独付一笔公摊费吗?您去超市买东西会为超市的走廊和收银区按比例付钱吗?
当然不会。
但有人会告诉你,无论是公共停车场和豪华展厅,还是超市的走廊和收银区,其实都折价算给你了。
但,这其实是巧辩或狡辩。
这套逻辑之所以畅通无阻,就在于我们都觉得别扭,但所有人都默认这是行规。所以结果就是,你要敢问一句,就会被指责像那个看不懂皇帝新装的孩子。
想想,你被迫为看不见摸不着,甚至不能独享的东西支付巨款,难道不是世界上最魔幻的生意吗?
有信息揭示,公摊面积是我们在地球村里唯一享有的。但其实,它是一个永远算不清的糊涂账。
公摊面积到底包括什么?电梯井 管道井 楼梯间 变电室设备间等等,如此名目繁多的公摊项,听起来很合理吗?
除此之外,豪华大堂呢,高级会所呢,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管理用房呢,这些等等的算不算?
公摊的操作空间太大了,所以这才有了115平米的房子光公摊就占了50多平米的魔幻事。
所以这么看,公摊面积的多少或基本依赖于开发商的良知和心情,它是多是少,普通购房者根本无从核实。
所以,所谓房产证上的数字其实像一个黑箱里出来的结果,说你摊了多少你就摊了多少,你只能接受而并没有质疑的途径。
你说这不是把购房者当傻子又是什么呢?
业内曾经有人说,公摊其实是开发商“偷面积”和“涨房价”的万能钥匙。而这个115平米房子的新闻不是妥妥的说明了这一点吗?
所以说公摊的猫腻太多了,同样一块地,把公摊做大一点就能在不明显提高总价的情况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多卖钱,这样利润空间就出来了。
再譬如,交房时如果业主觉得室内空间小,开发商甩出的万能金句就是:我们的建筑面积是足的呀,只是公摊大了点嘛。
他们完美甩锅的本领高强,让你郁闷至极但又无可奈何。
为什么要有公摊面积并且计算的是建筑面积呢?专家说,这显得房子大数字多啊,百姓容易获得满足感幸福感。
但其实,规则由强者制定,弱者只能服从。
而更本质的是,这套制度是建立在把购房者预设为不会较真与不懂规则的“傻子”的基础之上的。
难道不是吗?
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醒了明白了,开始质疑和发声维权。就像烟台这个案例,正是因为业主们不想当“傻子”了选择了质疑,才换来了“退钱”的回应。
或许,只有当我们拒绝当傻子时,才是这套荒谬规则开始崩塌的时候。
而由此,有的地方正在按“套内面积”计价,逐步摈弃“公摊面积”,如湖南衡阳、四川德阳,以及海南重庆等地,他们都在逐步推行套内面积,让大家清清楚楚地买房,踏踏实实地住房。
让公摊面积不再成为我们的特色,这其实是还房产本性,让房产交易更透明更公平的历史性选择。
对此你怎么看呢。
股票十大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