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咱们今天聊的,表面上是历史,是那些早就被埋进故纸堆里的帝国兴衰,什么日不落,什么无敌舰队。但你往深了扒,会发现这套逻辑简直就是为游戏圈量身定做的剧本。所谓的帝国殖民,不就是换个皮的游戏公司圈地运动么?你以为你在玩游戏?错了,你是在给新时代的“数字总督”们上贡,用你的时间、你的情绪、你的钱包,去构筑他们赛博世界的辉煌霸权。
所有的游戏内容,本质都是情绪生意。而所有的游戏公司,本质都是想做你情绪的皇帝。
一
先说说那个最经典的样本,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巅峰时期地球仪上随便指个地方,大概率都得管他叫声“爹”。它靠的是什么?工业革命的技术代差,和一支无敌的海军。翻译到游戏圈,这就是曾经的暴雪。
想当年,“暴雪出品,必属精品”这八个字,就是游戏圈的《圣经》。从《魔兽争霸》到《星际争霸》,再到《暗黑破坏神》和《魔兽世界》,暴雪靠着独步天下的创意和打磨,直接定义了好几个游戏类型。那时候的暴...哦不,是“暴雪爸爸”,就是游戏圈的工业革命,它的舰队就是那些让无数玩家废寝忘食的顶级IP。你在它的“殖民地”里,心甘情愿地爆肝,还觉得与有荣焉。
魔幻的是,日不落帝国是怎么拉胯的?两次世界大战打光了家底,殖民地纷纷闹独立,最后只能退回英伦三岛,抱着“英联邦”这个名头追忆往昔。
你再看暴雪。这不就是一模一样的剧本么?先是被动视这个更纯粹的资本巨兽“合并”,家底被掏;然后是核心人才,也就是那些最有创造力的“总督”们,纷纷出走闹独立,成立新的工作室;最后,曾经的创意灯塔,变成了只会搞重制、卖情怀、在手游里P2W的糟老头子。如今的暴-动,除了抱着《魔兽世界》这个最后的“英联邦”怀旧服,还能拿出什么让世界颤抖的东西?
从全球霸主到历史遗迹,帝国的故事,每天都在游戏圈上演。我是说,这事儿真的、真的很重要。
二
聊完英国,再看看那俩最早冲出去搞事的先驱,西班牙和葡萄牙。靠着几艘破船和不要命的胆子,率先开启大航海时代,划拉了全世界最多的金银和土地。风光的时候,西班牙国王都敢说“在我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这在游戏圈,对应的就是那些开创了某个黄金时代的先驱者。比如,世嘉(SEGA)。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游戏主机市场还是群雄逐鹿的时候,是世嘉和它的MD主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全球范围内挑战了任天堂的霸权。索尼克那抹蓝色的身影,就是游戏界的麦哲伦,它代表的速度与激情,是对当时主流玩法的一次暴力颠覆。世嘉靠着街机移植的优势和更“酷”的成年人定位,在北美和欧洲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把任天堂的“马里奥大陆”搅得天翻地覆。
但然后呢?就像西班牙和葡萄牙因为内斗和僵化的管理,被后起的英国、法国赶超一样。世嘉在主机战争中犯下了一系列致命的战略失误,从32X到土星再到DC,一步错,步步错,把大航海时代挣来的万贯家财败了个精光。
最终,曾经的帝国只能放弃自己的“舰队”(硬件业务),龟缩回本土,成了一个给所有平台提供内容的“资源国”(软件开发商)。讲白了,不就是那点事儿么。你现在还能在各种主机上玩到《如龙》,但那个曾经敢和全世界叫板的世嘉帝国,早就没了。只剩下老玩家们的一声叹息。
三、
当然,帝国里也有比较有韧性的,比如法兰西。虽然也被二战干得够呛,殖民地丢得七七八八,但人家好歹保住了五常的位子,至今在文化、时尚和奢侈品领域,依然是全球一霸,影响力杠杠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游戏圈里这种角色,我第一个提名卡普空(Capcom)。
卡普空也曾是日系厂商里的顶级帝国,手握《街头霸王》、《生化危机》、《怪物猎人》等一堆能打的王牌军团。但它也经历过一段非常拉胯的“衰落期”,各种骚操作,比如强推新人、瞎搞DLC、把经典IP外包做崩……那段时间,玩家们都以为这个帝国也要跟世嘉一样凉凉了。
结果呢?人家愣是挺过来了。(当然,卡普空的冷饭炒得也是一绝,这点咱们得承认)。靠着RE引擎这个“工业革命”,把《生化危机》系列盘活了,从7代到8代再到重制版,一部比一部顶;又靠着《怪物猎人:世界》这记“诺曼底登陆”,直接把一个偏日系的IP,变成了全球爆款。
如今的卡普空,虽然体量上可能比不过那些新晋的巨无霸,但它手里的文化符号,它的IP影响力,就像法国的奢侈品和红酒一样,依然是游戏圈里谁都不敢小看的“软实力”。它证明了,老帝国只要找对路子,也能迎来第二春。
四
前面说的,都是老派的殖民帝国。有领土,有总督,看得见摸得着。但现在世界变了,最牛X的帝国,玩的是“新殖民主义”。
说的就是美国。它在全球搞了750多个军事基地,美元是世界货币,好莱坞的电影和可口可乐卖到每一个角落。它不直接占领你的土地,但它能拿捏你的经济命脉,定义你的审美标准。这是一种更高级、更隐蔽的统治。
讲白了,这套路咱们熟啊。这不就是腾讯么?
你仔细品品。腾讯的“军事基地”是什么?是它投资的、控股的、收购的全球上百家游戏公司,从Riot Games(《英雄联盟》)到Supercell(《部落冲突》),从Epic Games(虚幻引擎)到FromSoftware(《艾尔登法环》)的部分股份,它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你不一定在玩腾讯自研的游戏,但你玩的游戏,背后大概率有腾讯的资本。
它的“美元霸权”是什么?是微信和QQ这两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是Wegame和应用宝这些分发渠道。在中国市场,任何游戏想要成为爆款,几乎都绕不开腾讯的“铸币税”。
它的“文化输出”是什么?是把《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打造成一种新的社交货币,让游戏不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年轻人的社交必需品。
这就是新时代的赛博帝国。它不直接生产所有的游戏,但它通过资本、渠道和社交,建立了一套看不见的秩序。这套秩序比真刀真枪的占领,要恐怖得多……也有效得多。
五
那么,有没有那种一直存在,从未真正崩塌的帝国?
有。就像原文里提到的俄罗斯和咱们自己。版图虽然有伸缩,但核心的基本盘一直都在,熬死了一代又一代的挑战者。
游戏圈的这个角色,只能是任天堂。
这个一百多年前做花札纸牌起家的“老妖怪”,经历了雅达利大崩溃,见证了世嘉的崛起与衰亡,和索尼、微软两个世界级的巨头打了三十年主机战争,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世界之巅。为什么?你说为什么?
因为任天堂玩的是另一套逻辑。当所有人都想着怎么把画面做得更逼真,怎么把性能堆得更高的时候,它总能从另一个维度,也就是“玩法”本身,给你来一记降维打击。从体感操作的Wii,到主机掌机二合一的Switch,它从来不跟你卷正面战场。
它的“殖民地”,不是靠枪炮打下来的,而是靠文化和快乐吸引来的。马里奥、塞尔达、宝可梦……这些IP的价值,就是任天堂最稳固的核心疆域。这片疆域,不随硬件的升级换代而贬值,反而随着一代代玩家的成长,变得越来越牢不可破。
索尼和微软的帝国,建立在硬件性能和第三方资源的整合上,更像商业联盟。而任天堂的帝国,建立在纯粹的快乐和情感连接上。
前者随时可能因为一次战略失误或技术代差而崩盘。而后者,只要人类还需要简单的快乐,它就永远不会真正“没落”。
这套轮回,才是游戏商业世界里唯一不变的真理。我是说,真真正正,唯一不变的那个东西。从暴雪到世嘉,从卡普空到腾讯,再到任天堂,它们用自己的故事,一遍遍地告诉我们:所谓的帝国霸权,不过是一场大型的情绪传销。而我们每个玩家,既是帝国的基石,也是帝国崩塌时的第一片雪花。
区别只在于,你选择被动地成为历史,还是主动地去寻找,那个能让你真正快乐的“应许之地”。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股票十大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