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颜论进行时#
支付战局生变 抖音突围 剑指理财
抖音支付日活破8亿。月资金沉淀上千亿。张一鸣握着一张完整的金融牌照拼图——支付、小贷、保险、证券。只差最后一块吸金石:“余额宝”。
微信和支付宝。双雄称霸十年。江湖似乎铁板一块。但抖音不信邪。它以字节擅长的“大力出奇迹”。再度发起挑战。线下收单开始测试。商超、餐馆都能用抖音付款。“碰一碰”设备在筹备。流程一触即解。去年4月。字节斥资14亿元收购联动优势。拿下线下收单业务许可。靴子落地。野心显露。
不止于支付入口。抖音更猛攻资金出口。放心借。抖音月付。分别对标支付宝借呗和花呗。新人0息0费用。借款额度高达6万元。分期免手续费。送运费险。真金白银的补贴。几十元至上百元的借贷费用。平台直接补贴。入口和出口。同时做大。这是抖音金融的主攻方向。
但这就是终局吗?远远不是。用户可以在抖音花钱、借钱。却不能存钱、赚钱。金融版图残缺不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强大。不仅在于支付本身。更在于背后庞大的金融服务生态——货币基金、定存、股票、保险、黄金……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用户的钱留下。因为有收益。有服务。有习惯。抖音呢?钱为何要留在这里?
抖音支付体量不小。但相比双雄。差距仍大。两大巨头合计占据第三方支付市场约90%份额。抖音急需破局。它不仅服务自有生态。更要走向线下千万商户。牵手苹果。接入朴朴超市。甚至走进苹果全家桶——App Store、Apple Music、iCloud。支付变局。已然开启。
然而……真正的高手对决不在支付入口。而在理财出口。抖音金融要想起飞。迟早要摸着支付宝过河。端出自己的“余额宝”。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为什么必须是“余额宝”?答案藏在用户行为里。微信和支付宝凭借活期+、余额宝等产品。完成了用户教育。钱留下。能生钱。自然愿意放更多。用更频。抖音支付目前只是通道。是桥梁。钱来了就走。留不住。没有理财功能。就像只有血管没有心脏。缺乏循环的动力。
抖音看到了这一点。增资扩股。牌照布局。动作频频。今年1月。抖音支付注册资本从1.5亿元猛增至31.5亿元。跻身行业前四。旗下中融小贷注册资本也从90亿增至190亿。虽否认4000亿放贷余额传闻。但做大金融体量的决心。毋庸置疑。
外部压力也在逼近。字节营收增速放缓。从去年上半年的35%回落至今年二季度的25%。AI大模型投入巨大。盈利承压。电商和本地生活领域。美团、京东、高德纷纷搅局。即时零售大战正酣。抖音配送短板却难解。金融。成了那个门槛高、规模大、利润厚、格局稳的赛道。自然是必争之地。
但仅靠地推、结盟、补贴这三板斧。够吗?过去几年。抖音金融资源投入不少。却始终位居第二梯队。核心在于没解决“钱为什么要留在抖音”的灵魂拷问。
补齐理财。时不我待。银行定存利率走低。理财需求得不到满足。余额宝等货基产品。虽收益不如往年。但稳健优势凸显。普通人理财。“保本”追求远大于获利。抖音若以补贴提供更高回报。用户自会迁徙。哪里利息高。钱就去哪里。这没有绝对忠诚。
抖音擅长大规模拉新。在消费贷、现金贷领域。一掷千金。若能将这些补贴转向理财。吸引力立竿见影。想象一下。抖音版“余额宝”上线。配合短视频信息流和精准推送。用户规模可能指数级增长。余额宝十年路。抖音或许只需十个月。
一旦用户开始将钱存入抖音理财。生态才真正闭环。支付有了沉淀。消费有了底气。借贷有了来源。用户粘性指数级提升。那才是抖音支付跻身第一梯队的根基。
未来支付市场的竞争。将是生态的竞争。是场景的竞争。更是金融服务的竞争。抖音有流量。有场景。有野心。独缺让资金沉淀下来的核心产品。“余额宝”就是那块关键拼图。
双雄格局看似稳固。但变革往往生于边缘。起于微末。抖音支付正在补课。全力奔跑。当短视频不仅能种草。还能让零钱悄悄生息。这场战争。才真正进入高潮。
张一鸣的金融野心。终需“余额宝”来实现。时间。会是他的朋友吗?
股票十大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